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72号提案的答复
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72号提案的答复
王莲莲委员:
您提出的“关于加快发展会展经济培育三门峡新型消费业态的提案 ”的提案收悉。现就提案内容答复如下:
三门峡国际文博城会展中心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,该中心由三门峡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进行运营和管理。根据市编办《关于对三门峡国际文博城管理处机构编制有关问题的批复》(三编〔2014〕5号)组建三门峡市会展办公室,简称会展办,主要职责:负责会展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年度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。2023年根据三编〔2023〕67号将三门峡市会展办公室、三门峡市综合推介交流中心整合,组建三门峡市文博城事务中心。商务局作为会展业管理部门,主要负责党政机关举办展会的备案工作。
一、坚持“走出去、多联系、引进来”理念,创新会展形式,发挥展会效能
(一)充分发挥假日经济、夜间经济、平台经济、共享经济、会展经济、赛事经济、水上经济等经济力量。成功举办引进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、中部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、中国摄影艺术节、中国(三门峡)林下经济暨羊肚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、中国油用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、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、智慧与生态水利产业博览会、第五届中医药文化大会暨中国(三门峡)中医药健康产业博览会、2024三门峡市首届天鹅季“国潮传统民俗文化节”、新能源汽车文化节、荧火之光动漫嘉年华、茶博会等展会活动,形成以龙头企业、消费类展会和专业性展会为支撑、群众文化为主体、会议活动为补充的大会展发展格局。2021-2025年共引进举办各类展览活动70余场次,观展人数达112.43万人次,现场销售额突破 27.6亿元,经济拉动作用显著,为全市转型发展注入了活力。
(二)依托场地资源拓展消费场景,联动市集、沉浸式体验,打造复合型消费新场景。一是开展逢二集会,2025年在文博城西侧长廊,每月2日、12日、22日开市,集市上不仅有来自周边乡镇新鲜的瓜果蔬菜、土鸡土鸭、粮油干货等农产品,还有日用百货、服装鞋帽、花卉绿植等商品,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购物需求。二是举办“夜韵涧河·文博市集”体验活动,项目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,于5月1日开业,主体建筑以可移动式集装箱为基础,采用声光电结合的方式,配套建设可移动式儿童游乐设施、美食街区、文创市集。美食街区目前共有42家商户经营,包含集装箱12家和美食30家。儿童游乐区共有8项项目。三是开展端午龙船游涧河,依托涧河桥光电景的亮化、2025年端午启动龙船游涧河、汉服巡游、画舫古乐演奏等沉浸式演艺,打造夜游涧河项目,形成“一河灯火映崤函,一街烟火醉文博”的独特魅力。
二、坚持“政府搭台、市场主导、企业唱戏”原则,严格办展要求,推动展会发展
(一)办展情况
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部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(下称特博会),已连续举办10届,对增强豫晋陕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的凝聚力,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等方面,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,已成为深化区域合作交流的有较大的影响力的品牌化、专业化大型展会。2025年特博会于5月20日至25日举办,共有8个展区,252个展位,展览面积超7000㎡。现场销售额1000万元,其中三门峡展区销售额突破了120万元,首次策划的线上直播区实现了20余万元的销售额,推动我市住宿、餐饮、旅游、物流、运输等相关产业实现不同程度增收,拉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和就业,为全市转型发展注入了活力。
(二)主要举措
1.完善组织架构,规范展会工作。成立特博会组委会,下设招商组、会展组、场地组、安保组等多个职能小组,明确各小组职责与分工,确保展会筹备、开展、收尾等各个环节有序推进。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,及时解决筹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。严格按照《展会活动管理办法》办展,精简主办单位,履行报批程序,展会期间不举办与展会无关的活动。
2.精准定位展会,突出主题特色。一是创新主题策划,每一届展会都围绕当年经济热点、行业趋势确定主题,如“振兴民族经济・发展特色产业”“推动文旅融合・壮大特色产业”等,提升展会的吸引力,为参展商提供了明确的展示方向,吸引了更多专业观众和潜在客户。二是明确展会定位,结合三门峡市特色产业链、特色农产品、工艺品,设置三门峡展区、特色农产品展区、特色文旅产品展区,举办特装展、户外用品展,吸引众多相关企业参展,满足消费者对特色商品的需求,将展会打造为集产品展示、商贸洽谈、行业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。
3.创新展会模式,丰富观展体验。一是提供优质服务,为参展商提供“小管家”全方位服务,包括展位设计搭建指导、展品运输协助、商务洽谈场地安排等,及时解决参展商遇到的问题。为观众设置互动体验区、抽奖活动等多样化活动,提供便捷的交通、餐饮、休息等配套服务,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。二是创新展会模式,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办展的方式,在线上搭建云展厅,开设电商直播间,运用直播实现“云端观展”,扩大展会覆盖面。
4.促进商旅融合,激发消费活力。一是发挥聚合效应,将黄河旅游节和特博会同期举办,深入挖掘一节、一会的结合点,以文旅活动吸引人流“走进来”,以特博会带动产品“走出去”,相互促进推动商旅融合。二是推动对外开放,精挑细选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、RCEP成员国的地理性标志产品,郑欧班列的进口商品参展,打造“家门口”的国际购物盛宴,促进本市与其他省市、其他国家之间的商贸流通、文化交流。
5.多种渠道宣传,扩大展会效果。一是拓展招商渠道,加强与行业协会、商会、专业机构的合作,通过举办招商推介会、参加行业展会、个性化招商等方式,广泛宣传展会优势和特色,吸引更多企业参展。二是加强宣传报道,邀请国家级、省级重点新闻媒体对展会进行跟踪报道,从展会筹备亮点、特色展区揭秘、企业创新成果等多个角度,推出深度报道、动态资讯、活动预热、现场直击等专项内容,全方位、多层次提升展会的社会关注度与行业影响力,扩大展会品牌声量。
6.坚持市场运作,深化行业合作。坚持“市场主导、政府引导”原则,通过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,吸引专业会展企业、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参与,推动展会管理模式创新与服务品质升级。以举办特博会为契机,与众多行业协会、商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积累了丰富的参展商、采购商、媒体等资源,通过定期回访、举办联谊会等方式,为后续合作奠定坚实基础。
三、展会下步计划
(一)注重成果转化。联合三门峡市文博城事务中心进一步梳理展会成果,依托大型商场、特色街区等,吸引展销名品、热品入驻,推进我市品牌经济发展,放大展会综合效益,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,为河南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贡献三门峡力量。
(二)打造展会品牌。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办展要求,谋划筹备2026年特博会,积极学习借鉴国际展会经验,结合我市发展规划、产业基础、民生需求等,开展市场调研、展品优选、展会宣传等,全力打造黄河金三角区域的会展名城。
(三)创新办展模式。加大在数字化技术方面的投入,利用大数据分析观众和参展商的行为数据,为参展商提供精准的市场信息和营销策略建议,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观展推荐和服务。培育展会新场景新模式,推动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的数智技术赋能会展经济,建立利益共享、合作共赢机制,实现电商、零售、物流等行业协同发展。
最后,感谢您对商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。祝您工作顺利!
2025年6月18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