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CPI、PPI同比涨幅“一升一降”
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,11月份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涨幅有所扩大。据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数据,11月份,CPI同比上涨2.3%,涨幅比上月扩大0.8个百分点,但环比涨幅较上月回落0.3个百分点,国内物价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。
从同比来看,11月份CPI“篮子”商品价格涨幅大多有所扩大。其中,食品价格同比由上月下降2.4%转为上涨1.6%。食品中,鲜菜、鸡蛋、淡水鱼和食用植物油等价格涨幅均超9%,其中鸡蛋价格同比涨幅达20.1%。
值得注意的是,受季节性消费需求增长及短期肥猪供给偏紧等因素影响,占CPI较大权重的猪肉价格出现明显反弹,11月猪肉价格同比下降32.7%,降幅比上月收窄11.3个百分点;环比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12.2%。
不过,从环比来看,前期社会关注的鲜菜价格出现明显回落。随着各地多措并举保障“菜篮子”供应,蔬菜上市量逐渐增加,11月份鲜菜价格环比涨幅较上月大幅回落9.8个百分点。
记者从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了解到,有着蔬菜价格“晴雨表”之称的中国蔬菜价格指数已连续下跌3周,近期蔬菜价格整体处于下跌走势。
统计数据显示,自10月份以来,CPI同比涨幅持续扩大。
与CPI同比涨幅扩大不同,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(PPI)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.6个百分点,这表明连月来的煤炭、金属等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初步得到遏制。
具体来看,11月份,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涨幅回落14.9个百分点,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涨幅回落8.9个百分点,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涨幅回落3.0个百分点。
从环比来看,部分主要行业价格均出现明显下降。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介绍,多部门联动遏制煤炭价格非理性上涨,煤炭产量和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,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由上月环比上涨20.1%转为下降4.9%;金属行业保供稳价效果显现,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由上月环比上涨3.5%转为下降4.8%。
业内人士分析,虽然11月份部分主要行业价格出现回落,但同比涨幅仍较高,且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、燃气生产和供应业、食品制造业等行业价格涨幅扩大,当前仍需加强大宗商品价格监测,持续发力大宗商品保供稳价。
近期,全球通胀压力上升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,全球通胀压力持续,是否会影响到我国物价运行?
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分析,展望今后一段时间,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,连续7年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,蔬菜、猪肉等鲜活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充足、产销衔接畅通,居民消费领域商品和服务供给总体充裕,国内CPI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。随着各项保供稳价措施逐步落地,多数工业品价格可能趋于回落,预计后期PPI涨幅有望总体延续回落态势。 (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)